濟南:讓“智慧水務”智“惠”于民,實現地下水源的精準調配和管控
發布日期:2024-02-19?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風景秀美的南部山區,老百姓的吃水用水,一直備受關注。濟南水務集團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全面提高供水服務水平,使得今年的南部山區供水出現了新變化。
南部山區農飲水惠民工程,供水服務面積覆蓋3鎮2鄉,總面積約571平方公里,覆蓋156個行政村,還包含著行政村下屬的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有的坐落在海拔數百米的山頂,有的坐落在低矮的山溝,兩者最大海拔差距達到500多米,就拿西營街道林枝村來說,往返一次近百公里跨越幾十個山澗溝壑,最快也得需要近4個小時時間。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驅車行駛在蜿蜒崎嶇的山間道路上,因為路途遠,需要提前備好當天的午飯隨身攜帶。今年春節期間,水務集團近50名干部職工仍然在這片區域的街頭巷尾、田間山頭以走街串巷的方式保障居民用水。
由于南部山區地形地貌復雜、居住人口過于分散,轄區采用分片供水模式,不同區域間存在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唐家溝、劉家峪等少數地下水資源短缺的片區和村莊,每到枯水季節,便會出現水源短缺等問題,加上山區地形復雜,管道需要“爬山過坎”,供水管網的水源調配便成了難題。
今年,在北高村,記者看到,村民為應對往年春節的供水不足,早早地準備了或大或小的水缸接水。但令他們驚喜的是,接滿的水缸至今還沒有被“派上用場”。
這一切都得益于智慧化信息平臺。
近日,濟南水務集團智慧水務監測平臺發現北高村出現水量波動異常,工作人員根據指令,迅速與村委會進行了對接,很快便對該村水源地實施了保護性管控,北高村往年每到枯水季節便缺水斷水的現象得到有效管控。
為解決這些由于自然條件帶來的“卡脖子”問題,濟南水務集團依托不斷完善和發展的智慧化信息平臺,加大南部山區信息化建設投入,在2023年加強了南部山區信息化數據傳輸建設,通過對轄區管網壓力和瞬時流量的實時監測,對區域水源進行信息化跟蹤,從而實現地下水源的精準調配和管控,在現有自然地下水源條件下,最大限度的保障村民枯水期期間的用水供應。來源: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