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漏損治理工程建設經驗綜述
發布日期:2024-03-01?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為加強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健全管控長效機制,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介紹了一些地區建立健全漏損管控長效機制等方面的經驗。其中,在統籌推進漏損治理工程建設方面,介紹了江蘇、湖南、廣東等地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建立健全用水分區計量體系等方面的舉措。
為降低供水管網漏損、保障供水安全,江蘇省無錫市供水部門以漏損管控為抓手,采用有效措施控制供水管網漏損。通過智慧供水平臺、漏損管控平臺等信息化管理手段,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提升漏損控制精準性,實現供水管網可視化管理和快速化檢漏修漏。此外,通過分區計量系統化管理,制定了分區計量規劃,進行小區DMA(加裝高精度電子遠程水表)建設,為漏損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去年以來,通過小區DMA,監測夜間最小流量和其他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形成了小區DMA漏損預警報告,管理單位根據預警報告優化檢漏、修漏工作。
借助信息化和數據化處理手段,建立地下管網數據庫是實現漏損控制的必要手段。只有讓地下管網“浮出水面”,讓每一處管網、供水設施都有精確“身份證”,才能讓精準管護和控漏節水有實效。
面對居高不下的漏損率和層出不窮的維護問題,湖南省邵陽市供水部門把地下不可見的因素提升到地上可視可控范圍。啟動供水管網GIS(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完成“水源——水廠——終端用戶”的地理信息采集工作,管網的位置、材質、口徑、年限等各類信息一覽無余,建立了看得見、摸得著、可操控的管網數據庫。供水管網GIS采集并應用到智慧供水平臺,實現供水管網資產的數據化、可視化管理。
據悉,當地供水部門在供水管網進水口安裝遠傳流量計和壓力監測設備,形成完整的水量計量傳遞體系和壓力調控體系,全面提升管網運行的感知能力?!艾F在,通過智慧供水平臺,我們可以全面了解到所有供水管網的運行狀況?!毕嚓P負責人介紹說?!耙郧埃髦芫W漏水,但不曉得哪里漏,只能像大海撈針一樣四處盲探,很被動,效率極低。”探漏工王濤說道。之前,這樣的場景并不少見——五六個探漏工夜間集體出動,撬井蓋查排污溝、排水井等,滿城找漏,結果找了一整晚卻一無所獲?,F在有了智慧供水平臺這個“千里眼”,方便、快捷、精準,漏損治理效率大幅提升。通過分區計量,對各片區制定夜間2~ 5時流量參考值,分區計量系統自動分析數據并預警,哪怕漏點再小,都能及時發現、精準定位。
在提升漏損控制效率、提供更加穩定和安全供水服務的同時,廣東省廣州市供水部門通過物聯網技術搭建智慧供水一體化管理平臺,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多尺度的漏損分析管理體系。借助智慧供水平臺對壓力、流量等數據實行動態監測,加速對流量異常區域的判斷。同時,利用智慧供水平臺完善供水管網數據,實現供水管網可視化管理,為管網的日常維護搶修提供有力支持,實現檢漏修漏快速化。
老舊供水管網因使用年代較久,導致出現管道銹蝕、漏損率較高等問題。部分地區在建設完善智慧供水平臺的基礎上,更新供水管網設施,利用高強度耐腐蝕管線等設施,讓居民用水更加安全便捷。
“高峰期用水再也不用擔心了!”近日,江蘇省蘇州市供水改造工程完工,因管道老化產生的“用水難題”迎刃而解。據了解,考慮到工程在老舊小區實施,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協調工作量大,施工團隊將項目按片劃分,按照“一工地一方案”的原則,安排6個班組180名施工人員同步施工,督導施工單位做好現場安全保障工作?!按舜胃脑旃こ虒⒃榷酁殇摴懿馁|的主干管道更新改造為球墨鑄鐵管道,強度高、韌性好、耐腐蝕且不易漏損,杜絕了鋼管內部銹蝕和水質二次污染的情況發生,居民用水更加安心?!毕嚓P負責人介紹說。
在城市供水系統中,漏損問題不僅會導致水資源浪費,還會增加供水成本、影響供水安全,尤其對于老舊小區而言,供水管網漏損治理改造一直是“老大難”。山東省濟南市推進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漏損治理改造工程,已完成34個片區的漏損治理改造、管線改造79千米,為居民提供“優質水、放心水”。
去年以來,濟南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項目市政管道工程涉及28條市政道路,建設地點多位于老城區,管線長度共計49.45千米。該工程啟用物探技術,可完成區域監測評價、漏水確認和漏點定位。針對城市供水管網絕大部分為環狀網、形成封閉供水區域、閥門難以關閉等問題,物探技術通過實施流量及水壓測量,解決了這一難題,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效率。
拉網式排查讓供水管網擺脫了40%~ 50%的超高漏損率;新技術發力為倉山區泰禾紅樹林二期找到隱藏的漏損管道……福建省福州市城鄉建設局推進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通過對小區內部管網拉網式排查,向周邊輻射,在加裝二級監控表、閉水試驗等確定漏點范圍的基礎上,內窺鏡、管道機器人等新技術“上陣”,找到了小區圍欄邊一處漏損“盲管”。堵斷“盲管”后,小區月漏損水量下降了4000立方米,漏損率降至5%。
宗 邊
2024年2月27日《中國建設報》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