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進智慧排水系統建設,基安物聯助力"智水"提升發展
發布日期:2024-03-16?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為了實現城區市政排水管網的智慧化管理,我國許多地方積極進行城市智慧排水系統建設。比如基安物聯通過利用物聯感知技術、數據中心和智能應用等先進工具,幫助監測并共享城市排水系統運行狀況信息,并提供給城市管理者科學可靠的分析結果,從而實現治水向“智水”的轉變,有效保護著這座城市重要的生命線。
基安物聯通過建立全面的數字化監管系統,實現了“智慧排水系統”一體化管控平臺的構建,建立了污水處理系統物聯感知網絡,形成了城市污水監測的“大網”,有效實現了污水數據的明晰展示、輔助決策的便捷智能和養護監管的全面掌握,從而提升了公眾服務水平。
長時間以來,污水資料繁雜,信息碎片化、運行數據分散、缺乏統一的數字化標準、時間跨度大……這些問題一直是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建設面臨的難題。然而,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通過引入“物聯感知”技術,構建了污水系統的“一張圖”,能夠直觀展示排水戶、管網、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等設施的整體情況及運行參數。
廣東省廣州市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技術,建立了由排水設施管理作業平臺和“管養通”App組成的智慧排水系統,展現了看不見的地下管線運行情況,輔助系統運營管理,實現了排水設施的可視化管理,為排水管理提供了“智慧大腦”。該市還建立了智慧水務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匯聚、存儲、管理和共享,逐步構建了統一開放、共享共用、持續更新的“水務數據中心”。匯集整個城市各區、排水公司等單位的現有排水設施基礎數據,依托市區兩級排水設施主管部門和排水養護單位的力量,結合每日巡檢情況,對App內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存量排水設施數據進行修正、增補,以滿足一線人員日常巡查養護的需求。建立排水設施基礎數據持續更新和維護的機制,通過專業修復測量方法進行數據更新,持續確保排水設施基礎數據的時效性,為實現排水設施全面智慧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全場景精細化管理方面,廣州市打造了“廠—網—河”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統一管理轄區內的污染源、管網、泵站等,同時結合管網CCTV機器人、視頻智能識別等功能對綜合信息進行全場景精細化管理,確保城市水環境的安全。
今年1月,某地排水公司的SCADA系統項目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該系統能夠通過監控計算機、遠程終端、人機界面和邏輯控制等方式實現遠程互聯和多機協同,以提高泵站的運行效能,進一步優化城區污水收集處理效率,實現城市排水智能化、遠程化、數據化和信息化運行管控。調度員可以根據中控室大屏幕顯示的界面進行切換,實現遠程實時監測城區6座污水泵站設備的運行情況,并進行各種調度操作。
全程智能化決策,利用精細化的降雨預報模型和水質預測模型等工具,能夠實現各種災害的預測和預報。根據預測信息,開展應急調度,實現排水設施的優化運行,合理高效利用蓄存能力,從而減少城市內河流的溢流污染,有效應對城市內澇問題。
廣州市利用大數據技術,集成管網、建設、管理、水質、預警預報等多方面數據,建立了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模型,關聯海量降雨數據和城市內澇數據,建立了易澇風險點的大數據相關性擬合曲線。根據實時天氣預報,模擬了廣州市488個易澇風險點在接下來的0.5小時、1小時、2小時內的積水情況,預測了積水點的最大積水深度、積水面積和積水持續時間,為內澇搶險隊伍提供了提前布防、居民提前避險和車輛繞行的建議。同時,通過建設基于NB-IOT、4G網絡的物聯網在線監測系統,形成了完善的水位、水質、流量、雨量等傳感器網絡,能夠快速感知積水事件,準確掌握水深情況,匯集關聯視頻進行綜合判斷,實時監測管網狀態,指揮應急隊伍進行現場處置。
舉例來說,在預警階段,信息化系統整合多渠道上報的內澇風險和問題,結合多個關鍵監測點的預警信息,通過分析預測內澇發生趨勢,向市民提供預警信息和出行建議;在搶險階段,系統利用可視會商、移動應用等技術手段,提升搶險工作的啟動、響應、研判和指揮效率,更快速地應對積澇問題,解決安全隱患;在整治階段,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續跟蹤內澇風險點整治情況,通過長期監測內澇積水情況,確保各整治工程能夠準確有效地解決內澇問題。
排水調度的關鍵在于經驗,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智慧!無論是居民日常供水還是面對旱情和洪澇的防御,都需要智能模塊的精準引導。通過一塊大屏幕、一系列模塊和一套系統,排水戶、管網、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施等的整體情況和運行參數一目了然,城市管理者猶如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水情。
然而,要想長期保持“智”水成果,并非易事,必須建立市級統一的智慧水務標準,實現數據的集中匯聚、儲存、管理和共享,做到無差錯的數據來源??梢愿鶕潘袠I實際情況,圍繞排水設施基礎數據建設和物聯監測體系建設,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智慧排水”標準規范,指導項目的建設、排水設施基礎數據的更新、系統的運行管理和升級維護。統一規定排水物聯接入標準,統一打造全市水務物聯網平臺,建立統一的排水物聯監測系統。制定一致的物聯網建設計劃,統一規劃市級物聯感知體系的建設,從排水、防洪、水資源、供水等多個方面提升全市的信息感知能力。
基安物聯基安云智慧城市排水平臺(SDP)基于在線監測、數學模型、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采用BIM、loT、AI、VR等技術,構建基于CIM的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排水防澇設施的數據維護、運行管理、情景模擬、風險評估、指揮調度、動態決策等功能,結合水動力學數值仿真和暴雨降水模型算法,借助高性能計算,通過基安物聯平臺實現了城市內澇風險的預報、預警、預演和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