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智慧水務平臺助力民生福祉,實現信息化水源管理
發布日期:2024-03-19?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位于南部山區的景色宜人,當地居民飲水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濟南水務集團憑借數字信息化平臺,全面提升了供水服務質量,為南部山區帶來了全新變化。
南部山區農飲水惠民工程覆蓋了3個鎮和2個鄉,總面積達571平方公里,服務范圍涵蓋了156個行政村,還包括這些行政村下屬的各大小自然村。有些自然村莊坐落于海拔數百米的山頂,有的則坐落于低矮山溝中,而其中最大的海拔差距高達500多米。以西營街道林枝村為例,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穿行近百公里才能跨越數十個山澗溝壑,最快也需要近4個小時的時間。每一天,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駕車穿越蜿蜒崎嶇的山間道路,考慮到行程遙遠,他們必須提前攜帶午餐。即使春節期間,水務集團仍有近50名干部和職工在此區域的街道、田野等地方巡查,保障居民飲水。
考慮到南部山區地形復雜且居民分布稀疏,當地采用了分片供水模式,但不同區域間存在著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例如唐家溝、劉家峪等少數地區和村莊存在地下水資源短缺的情況,枯水季節時常也會導致水源不足等問題。另外,考慮到山區地形復雜,供水管網需要跨越山巒,調配水源也成為一大難題。
今年,在北高村,居民為應對往常春節的時候水源不足的情況,提早準備了水缸有備無患。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準備好的水缸至今還沒有用到。這令他們感到驚喜,這一切都歸功于智慧化信息平臺的技術支撐。
近期,濟南水務集團的智慧水務監測平臺發現北高村水量發生異常波動,相關工作人員依據指示立即與村民委員會溝通,快速對該地的水源地開展了保護性管控。利用這一舉措,北高村往年因枯水季節出現的缺水和中斷供水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
為了解決考慮到自然環境引起的挑戰,濟南水務集團依托于逐步完善和發展的智慧水務信息平臺,加強了對南部山區信息化建設的投入。2023年,他們強化了南部山區的信息化數據傳輸建設,利用實時監測轄區管網的壓力和瞬時流量,對區域內的水源完成數字信息化追蹤,以實現對地下水源的精準調配和管控。在目前的自然地下水源的條件下,他們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村民在枯水期間的水供給。
中交路橋科技加強水務系統信息化智慧化進程,自主研發智慧化相關產品,打造基安物聯智慧水務系統,基安物聯智慧水務系統感知層實現水廠生產經營過程中設備、生產、人員、安全信息的自動化采集,實現水資源數據的全面感知。網絡層通過無線網絡及通用的采集平臺建立網絡傳輸及通訊,實現感知層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存儲。平臺層實現對智慧水務數據資源進行存儲、分析和處理,實現網絡層信息到應用層信息的轉換,網絡設備的管理、設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呈現。提供智慧水務建設的基礎運行環境,為各種智慧應用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