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供水管網長度超過1萬公里,實現了智慧城市供水系統的里程碑式跨越
發布日期:2024-04-08?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城市供水管網長度在過去的十年里實現了從6034公里擴展到10230公里的驚人增長,同時,一座擁有亞洲超大規模單一膜處理車間的水廠在廣州嶄露頭角,73個城中村紛紛進行供水改造,這一系列舉措直接惠及百萬市民。在過去的十年中,廣州的供水能力持續逐年提升,智慧城市供水系統從最初的藍圖階段逐漸演變為現實。
“在2019年之前,我們生活用水要么依賴于村內自建的水廠,要么就得靠村民自己打井取水,而且在下雨天,水質經常受到嚴重影響。”居住在廣州白云區太和鎮的張先生向記者透露,過去,每當有親朋好友來訪,他們總是為了給大家泡茶而苦惱如何找到放心的水源;然而現在,只需打開水龍頭,清甜的自來水就能源源不斷地流出來,讓人倍感便利與安心。
在過去的十年里,廣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提升供水水質和服務水平,加速智慧城市供水系統的構建。他們不斷更新升級了8個水廠,以確保為市民提供持續不斷的優質自來水。2019年,北部水廠(一期)正式投產,引入先進的“超濾膜”車間處理西江的高質量原水,出廠水質達到優秀水平。這一舉措在破解廣州北部地區供水需求瓶頸、提高城市供水環境和供水安全保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廣州自來水也積極應對供水水質安全的挑戰,建立了“四位一體”城市飲用水全流程快速反應智能監測體系。他們設置了超過400個水質檢測點,全面接管了市區約3.3萬座居民生活用水二次供水水池,并且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清洗保潔工作。為了更好地服務市民,廣州自來水還率先推出了微信預約水質上門檢測服務,將供水服務延伸到用戶的水龍頭終端。已經免費為近2000戶家庭檢測了終端水質,所有水質合格率全部達標。
除了水質的提升,為了解決城中村自來水管理難題,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加速智慧城市供水系統的構建,廣州自來水公司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投資約27億元,大力推進了74個城中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作。他們實現了從過去按照村總表計收水費的模式轉變為“抄表到樓”的方式,有效減少了加價攤分水費的問題,為城中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經濟的自來水服務。
目前,已經完成了73個村莊的自來水改造工程,受益人數超過百萬,城中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供水服務水平實現了飛躍式發展,為廣州進一步實施“百千萬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民生保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白云區北部的8個村莊和1個居民主干管供水工程管網建設已全部完成。這些輸水管道猶如生命線一般延伸到廣州北部,向農村居民輸送來自北部水廠的優質自來水,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白云區部分農村居民的用水難題。
“以前我們是由村莊統一收費,需要支付漏損費用,每噸水要收取5塊多,現在改為由廣州自來水公司抄表管理,水費標準與中心城區相同。”許多當地居民表示,廣州自來水公司逐步整合了白云區太和、民安、竹料、鐘落潭、人和等鎮屬供水企業,全面實現了白云區供水的“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目標,如今用水成本降低,高價水費已經成為歷史。
除此之外,廣州中心城區的供水設施體系不斷完善,上萬公里的供水管網就像城市的毛細血管一樣密布在各個角落。除了不斷敷設新的市政水管外,“十四五”期間,廣州自來水還將推進450公里老舊市政管網的改造,填補城市供水發展的短板。據了解,未來,廣州還將建立供水調配高速通道,推進北部水廠二期南線、北線以及臨江大道等大型輸配水管網的建設,確保智慧城市供水系統動脈暢通無阻。
基安云智慧供水監測平臺,其使用對象不僅僅局限于水廠管理者,對于水務工作決策者、水管維護員、營收業務員與用戶均適用,該系統集數據采集與監控、管網巡線、管線布控、供水綜合運營調度、供水漏損控制、營收收費、多元平臺信息共享,分析服務等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