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智慧城鎮供排水體系管理項目
發布日期:2024-04-15?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一、項目建設目標:旨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構建全面準確的水務監測體系。這一體系將覆蓋城鄉水源、取水、供水、排水、防汛、水利工程等領域,形成一個完備的監測網絡。同時,項目旨在建立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為水務管理和社會公眾服務提供全面支撐。此外,還將構建面向行業的管理支持體系,為城市供排水安全、防汛指揮調度、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服務。最終目標是為該縣建立健全的防洪減災體系、水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體系,完善水務科學發展的體制,為水務領域提供智慧化供排水系統支持。
二、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云計算中心、服務中心及綜合信息集成平臺的建設;
供水體系智能化系統的建設;
排水體系智能化系統的建設;
防汛減災智能化系統的建設。
水務大數據中心建設是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調度中心、原廠控改造、云數據中心、中心網絡、模塊化機房、服務熱線系統、遠傳視頻會議系統、智慧水務系統服務中心、運營商網絡接入等方面的建設。這些措施旨在實現對水務系統的監控和調度管理,提升設施的自動化程度和運行效率,為水務管理和公眾服務提供支持。
三、基礎信息平臺建設:
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的目標是通過水務普查空間數據采集與處理,全面、準確地收集該縣各類水務普查對象的空間數據,有效整合與水務活動相關的資源環境、水利工程和社會經濟等基礎信息。
空間數據采集與處理使用先進的技術和工具,全面、準確地采集該縣水務普查對象的空間數據。涉及使用衛星遙感、GPS定位等技術來獲取地理數據,包括水源、水利工程、城鄉供排水網絡等信息。
資源環境整合將水務活動所涉及的資源環境數據進行整合,包括水質、土壤狀況、植被覆蓋等,以全面了解水務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和依賴。
水利工程數據集成收集和整合水利工程的相關數據,包括水庫、水閘、輸水管道等,以便進行水資源管理和工程運行監測。
社會經濟數據整合與水務活動相關的社會經濟數據,如人口分布、用水量、農業灌溉需求等,幫助分析水資源利用的社會影響和需求變化。
建立綜合數據庫建立水務普查成果的綜合數據庫,將以上采集和整合的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為水務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地理信息可視化管理基于地理信息系統 (GIS),實現水務設施、資源和活動的可視化管理,使管理者能夠通過地圖等方式直觀地了解水務系統的情況和運行狀況。
四、項目的用戶將受益于高效的供水管網管理和業務服務,通過水務設備運行大數據的挖掘,實現節能優化調度,提高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另外,供水管網水質建模將為管網運行提供科學評估和決策支持,提高供水企業和市政管理單位的管理水平。
中交路橋智慧供水整體解決方案,是以節能降耗、減員增效和精細管理為根本出發點,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通城市生命線安全系統各環節數據鏈,統網管控消除信息孤島,通過檢測監測、分析建模、研判預警…等系列方法,構建城市水務物聯網、城市統管一張圖,保障水務基礎設施安全運行,達成水務業務系統控制智能化、數據資源化、管理精準化、決策智慧化。
中交路橋科技基安云·智慧城市排水平臺(SDP)基于在線監測、數學模型、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采用BIM、loT、AI、VR等技術,構建基于CIM的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排水防澇設施的數據維護、運行管理、情景模擬、風險評估、指揮調度、動態決策等功能,結合水動力學數值仿真和暴雨降水模型算法,借助高性能計算,實現了城市內澇風險的預報、預警、預演和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