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智慧排水系統平臺,其數字化與智能化核心技術是什么
發布日期:2024-06-27?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智慧排水系統平臺是一個集大型數據庫、復雜專業模型和軟硬件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性系統,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綜合數據庫的建設、排水管網模型的構建、應用軟件的開發、相關硬件平臺的搭建。
1、綜合數據庫的建設
建立一個綜合數據庫,主要用于存儲、管理和查詢排水管網的各類數據,包括管道、檢查井、泵站、設備信息、水質監測數據等。數據庫需要具備高效的數據存儲和檢索能力,支持數據的實時更新和歷史數據的查詢分析。而建設綜合數據庫應遵循七大原則:
●結構可擴充性:數據庫的結構應具備可擴展性,以便將來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數據類型或屬性,適應管網信息的不斷更新和擴展。
●拓撲可維護性:數據庫應支持管道網絡的拓撲關系的維護和更新,包括管道的連接關系、節點之間的關系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數據完整性:數據庫應具備數據完整性約束,防止數據的冗余、重復或缺失,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空間與屬性可關聯性:數據庫應能夠實現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關聯,即將管道的空間位置與屬性信息進行有效關聯和查詢,方便進行空間分析和查詢。
●空間數據多源性:數據庫應支持多源數據的導入和整合,包括從GIS系統中導入空間數據、從監測設備中導入實時數據等,以獲取全面的管網信息。
●數據編輯并發性:數據庫應支持多用戶同時對數據進行編輯和更新,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安全性,避免數據沖突和丟失。
●數據安全性:數據庫應具備完善的安全機制,包括數據的備份與恢復、用戶權限管理、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等,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和機密性。
2、排水管網模型的構建
基于現有的管道網絡數據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構建排水管網的數字化模型。模型需要準確地反映管道的拓撲結構、屬性信息和水力特性,以支持管網分析、優化和決策。
3、應用軟件的開發
(1)應用軟件的技術構成
①數據庫技術:
●用于存儲和管理各種排水管網數據,包括地理數據、設備數據、運行數據等。
●需要支持大規模數據存儲、高效檢索和事務處理。
②GIS技術:
●提供空間數據的管理和分析能力,支持管網的可視化展示和地理信息分析。
●實現管網的拓撲關系和空間屬性的管理。
③中間件技術:
●提供系統間的通信、數據交換和集成能力,確保不同模塊和服務之間的協同工作。
●例如,消息中間件、數據庫中間件等。
④Web技術:
●提供基于瀏覽器的用戶界面,實現跨平臺訪問和操作。
●支持實時數據展示、用戶交互和系統管理。
⑤視頻技術:
●用于監控關鍵排水設施和管道的實時視頻監控。
●支持視頻數據的存儲、回放和分析。
⑥排水管網模型技術:
●用于模擬和分析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況和水力特性。
●提供管網優化、流量預測等功能。
⑦系統集成技術:
●將各個獨立的系統模塊進行集成,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的管理系統。
●支持不同技術平臺和數據源的集成。
(2)應用軟件應包含的業務功能
①排水設施綜合管理:
●管理排水系統的各種設施信息,包括管道、檢查井、泵站、污水處理廠等。
●提供設施的新增、更新、刪除和查詢功能。
②在線運行監控與預警:
●實時監控排水管網的運行狀態,包括流量、水位、水質等參數。
●實現異常情況的自動預警和報警處理。
③排水系統規劃與輔助決策:
●基于排水管網模型進行系統規劃和優化設計。
●提供輔助決策支持,如擴容改造、設施選址等。
④排水管網巡查養護:
●管理排水管網的巡查和養護計劃,記錄巡查和維修的詳細信息。
●提供巡查任務的調度和跟蹤功能。
⑤防汛搶險及應急指揮調度:
●監控降雨量和水位,預測可能的內澇和溢流風險。
●提供防汛搶險的應急預案和指揮調度功能。
⑥綜合信息發布:
●將排水管網的相關信息和運行狀態通過多種渠道發布給相關部門和公眾。
●提供信息發布的定制和管理功能。
(3)應用軟件的系統架構
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構,能夠在多個服務器和網絡節點上運行,支持高并發和大數據量的處理。核心架構包括:
●數據層:數據庫和數據倉庫,用于數據存儲和管理。
●服務層:中間件和應用服務,提供業務邏輯處理和數據交換。
●展示層:Web應用和移動端應用,提供用戶界面和數據展示。
●監控層: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和記錄排水設施的運行情況。
●決策層:排水管網模型和分析工具,支持系統優化和決策支持。
4、相關硬件平臺的搭建
硬件支撐平臺可分為管網在線監測平臺、信息網絡平臺、數據存儲平臺和監控中心的大屏展示。
(1)管網在線監測平臺
●傳感器與監測設備:安裝在管網的各個關鍵節點上,用于實時采集管道的流量、水位、水質等參數。
●數據采集終端:匯集傳感器和監測設備的數據,并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到中心服務器。
●通信模塊:支持多種通信方式(如4G/5G、LoRa、NB-IoT等),確保數據的實時傳輸和穩定連接。
(2)信息網絡平臺
●網絡基礎設施:包括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等設備,提供可靠的網絡連接和安全防護。
●通信協議與標準:采用標準化的通信協議(如MQTT、HTTP、CoAP等),保證不同設備和系統之間的數據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VPN與加密技術: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數據被竊取或篡改。
(3)數據存儲平臺:
●服務器與存儲設備:用于存儲和管理大量的監測數據和歷史記錄,包括數據庫服務器、文件存儲服務器、云存儲等。
●分布式存儲系統:提升數據存儲的可靠性和可擴展性,支持大規模數據的并行處理和快速訪問。
●備份與恢復機制: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提供數據恢復功能,防止數據丟失。
(4)監控中心的大屏展示:
●大屏顯示設備:高清大屏幕用于實時顯示排水管網的運行狀態、監測數據、報警信息等。
●控制臺與操作界面:供操作人員對監控系統進行管理和操作,提供直觀的用戶界面和交互工具。
●可視化軟件:基于GIS和數據可視化技術,展示管網的拓撲結構、監測數據和報警信息,支持多種圖表和地圖展示形式。
●音視頻系統:集成音頻和視頻設備,支持實時視頻監控、語音報警和遠程會議等功能。
(5)集成與協同
這些硬件支撐平臺通過系統集成技術,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展示。管網在線監測平臺采集的數據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傳輸到數據存儲平臺。數據存儲平臺對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分析結果和實時數據通過監控中心的大屏展示進行展示和報警。各個平臺之間通過中間件和API進行數據交換和協調工作,確保系統的整體性和高效性。
中交路橋科技基安云·智慧城市排水系統平臺(SDP)基于在線監測、數學模型、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采用BIM、loT、AI、VR等技術,構建基于CIM的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排水防澇設施的數據維護、運行管理、情景模擬、風險評估、指揮調度、動態決策等功能,結合水動力學數值仿真和暴雨降水模型算法,借助高性能計算,實現了城市內澇風險的預報、預警、預演和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