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進一步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水利建設持續進一步推進研究投資
發布日期:2024-03-13?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長期特別國債”備受矚目。“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那這一措施將如何影響水利領域?水利領域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利建設。近年來,我國水利建設全面加速,顯著提升了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節約利用、水資源配置和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為國家防洪、供水、糧食和生態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水利領域加強“四個能力”的核心工作,與長期特別國債重點支持方向高度契合。未來幾年,通過增加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投入,將加快改善水利領域的短板,并全面提升“四個能力”,為積極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水安全保障。
大規模水利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特別是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盈利能力較弱,經常面臨投融資“堵點”。2022年和2023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成功突破1萬億元,并得益于水利部門創新思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5451億元用于水利建設,占水利投資的44.5%,顯示出財政資金、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合力支持水利投資的態勢。
“充分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一增量政策工具,將在增發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現有資金渠道基礎上,擴大水利領域財政資金來源,為重大水利項目實施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吳有紅認為,未來連續發行長期特別國債將為水利領域帶來眾多機遇。
面對這一政策機遇,水利部門應采取何種措施以抓住這個機遇呢?
專家建議利用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水利項目爭取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建議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并善用長期特別國債推動長周期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資。
吳有紅建議地方水利部門可以依托第三方專業機構,以提升長期特別國債項目計劃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行性;加強長期特別國債項目計劃和申報業務培訓,指導相關方正確理解政策、投資方向和申報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