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安云智慧水務助您了解雨量及其等級劃分方式
發布日期:2024-03-14?瀏覽次數:作者:小編
智慧水務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應用,智慧水務在水資源管理、供水管網運營、水質監測、水務決策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水資源管理、供水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帶來了諸多好處,也為建設智慧城市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提到智慧水務就不得不提到雨量,那到底雨量的定義是什么?雨量的等級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雨量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時間段內降落到水平面上(假設沒有滲漏、蒸發、蒸發等)的雨水深度稱作雨量,通常以毫米(mm)為單位來衡量。
雨量的等級劃分通常是根據降水量的多少來確定的,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微量雨:降水量小于1毫米;
小雨:降水量在1毫米至10毫米之間;
中雨:降水量在10毫米至25毫米之間;
大雨:降水量在25毫米至50毫米之間;
暴雨:降水量在50毫米至100毫米之間;
大暴雨:降水量在100毫米至250毫米之間;
特大暴雨:降水量超過250毫米。
這些不同的雨量等級用于描述降水的強度和量級,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評估降水對地區或生活的影響。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歷時和降雨時間段:降雨歷時指的是1次降雨的持續時間,即1場降雨從頭到尾經歷過的時間段。降雨時間是指相對應某個降雨量來說的時段長,在這個時間段內,降雨可能并不是持續不斷的。降雨歷時和降雨時間段都是以min、h計。
(2)降雨強度:指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計。
(3)降雨面積:指某一次降雨所籠罩的水平面積,以km2計。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強度較密集的局部區域。
基安云智慧水務平臺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IoT)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對水資源的分布、供應、使用和管理進行優化的系統。它的核心目標是提高水資源的效率和水質的安全性,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